幼儿园常规有哪些,幼儿园中班常规有哪些( 二 )


幼儿园教育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对象 , 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幼儿教育政策 , 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改革成果 , 交流幼儿园、托儿所、家庭教育经验 , 介绍国内外幼儿教育信息 , 提供幼儿教育活动材料和教学参考资料 。
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 。 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 , 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 等等 ,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 。 因此 , 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 , 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 。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从广义上说 , 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 , 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 , 等等 , 都可说是幼儿教育 。
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 。 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 , 和学校教育一样 , 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 , 如计划性、系统性等 。
3岁左右的孩子 , 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 , 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 。 如果男孩把自己看作是女孩 , 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女孩 , 就成为女性化男孩 。 如果女孩把自己看作是男孩 , 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男孩 , 就成为男性化女孩 。 这称为性角色畸形 。
总之 , 幼儿是智力开发、人格健全、性教育的关键期 。 在幼儿教育上 , 主要是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 , 来应付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 所以 , 幼儿教育是决定人生命运与幸福的终身大事 。
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大家普遍认为早教就是针对婴幼儿展开的教育  , 其实不然 , 早教的实质不只是对孩子 , 在孩子接受早教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也很重要 。 外国早教专家很早就指出“亲子互动”的重要性 , 父母是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 同样身为教育者的父母也需要学习早教知识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
各国早教专家们也致力研发科学的亲子互动课程 , 当前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专业还是国外的一些知名早教机构 , 其中美式早教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完善 , 很多美式早教机构在教学中采用双模式教学 , 把孩子和家长都作为教育对象 ,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父母也尽量参与进来 , 锻炼孩子与家长的协作能力和默契感 。
参考资料:

幼儿园常规包括什么? 如果按照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来划分 , 幼儿园的常规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游戏常规、学习常规三部分 。 虽然每个幼儿园会根据本园的具体情况对这三部分的常规进行具体的规定 , 但是大致的内容是相同的 。

一、生活常规

生活常规一般包括来园、盥洗、饮水、如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 。 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 , 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 , 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 。 各年龄斑的生活常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在具体的要求上有所不同 。 比如 , 在中班增加了劳动常规;到了大班 , 增加了值日、收拾和整理活动的常规 。

推荐阅读